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野火集》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0-06-10 08:58:12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野火集》读后感

    实话,我不满意这个世界,不喜欢这个世界。也许人们会说,我们处于一个相对文明的世界,我们应该知足。可我为什么总是看到人性中恶心的那一面?人们说,美好的人,自然能看到美好的东西。多么荒谬的自我安慰!病理学家把带菌的切片在显微镜下分析,研究,然后告诉你这半个肺如何如何的腐烂;你不会说:“奇怪,怎么只谈我坏的半边肺?怎么不夸一夸那好的一半?”难道蒙上眼睛,发生的事情就不存在了吗?难道大多数人不在意,所有人就都不在意吗?

    1949年,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节节败退,导致了他们的不安和恐慌,只有强权威权才能给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于是他们在台湾实施了人类史上最严的“戒严令”,通过政治强权、武力威胁、媒体暴力、教育蛊惑、限制公民的自由与民主等方面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知识分子、进步青年是当年“白色恐怖”严厉打击的主要对象。

    龙应台所处的台湾,淡水河是条发臭的毒沟,观音山是长了脓疮的病狗。婴儿喂假奶粉,小孩吃馊水油……四十年又怎么样?光复节又怎么样?

    龙应台犀利而清楚地指出:所有的社会问题最后都无可逃避地植根于政治,而比体制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说白了,是文化,不是政治。

    我记得在不久前一位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来真正的人才?

    《野火集》把学校比喻成“幼稚园大学”、“机器人中学”,一直把学生当成学龄前儿童、控制着、用鞭子“赶着”、采取“抱着走”的育婴方式去培养学生,他们标着框框,并不解释这些框框存在的理由,只要求“服从”,这种方式把太多学生逼成了“精神崩溃的老鼠”,自然造就了千篇一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懦弱畏缩的盲从者、担不起重担的脆弱无能者、没有主见道德沦丧的媚俗从众者、不会“闹事”的一代,自然也没有为公民社会做出准备。

    学校,是每个人进入社会的垫脚石,正是培养一个人智慧和独立意识的阶段,正是把一个人从生而为人的感性拔高到理性的阶段,正是让一个人探索发现自我并重塑自我的阶段,正是培养一个人坚定的自我信仰和价值的阶段。没有关心,也就没有做价值判断,善恶是非不分就不知道要生气,没有道德勇气去面对这世间的一切。只知道鼓励争夺各类奖学金,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通通都在片面地追求成绩和证书来证明优秀与否,“你只要把书读好,其他什么都不要管!”。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难道这就是对的吗?女孩跳楼时,围观的、人群中的、冷漠抑或打趣的大多数,难道就无罪吗!英雄牺牲,人们缅怀,新闻报道说,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温情的一幕。难道只有生命的逝去,人们才会察觉到自己的那一点点良知吗!

    从小外界就教育我们,如何学习才能成功冲刺一百米,教我们,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但是没人教过我们,跌倒时,如何爬起来;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面对别人;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的创伤;心碎了一地时,该怎么收拾?

    人们,仰视着金钱、权力、与竞争的胜利者。他们被这个时代的车轮拽着向前跑,他们也让自己的孩子面对激烈的竞争,那些所谓“有害”的东西,“游戏”、“小说”、“恋爱”,通通视为毒品。他们在“智”育上希望学生像野兔一样往前冲刺,在“德”育上却向后拼命拉扯。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质”,知识确实是力量,但真正恒久地支撑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闪光的坚定的有价值的思想、精神和信仰!没有这些,只会生产一套一套的花瓶,也就会在骨感的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面前败下阵来。“眼泪汪汪”、“没有意见”、“不知道”,无张力,无骨气。数不胜数,不堪入目。

    教育如果只是往学生大脑里输入知识,剥夺了探索的路径,并且没有启发求知欲,独立判断的能力不会自己长出来。记住了结论,理解不了等于白搭,没有探索论证,结论也必然不深刻。

其实我不明白,为何多年前存在的问题到如今变换了形式仍然存在。虽然龙应台讲的大多数是台湾的问题,可是以小见大,我们难道还要做沉默的大多数吗?

    生气,会有用的。“几流的人民就配几流的政府,就有几流的社会、几流的环境”。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野火集》应当永远成为一面镜子,时时拿出来警醒、反省,让“做错事却仍有反省力与良知的人,感受被杀头之痛,辛辣中带有忠厚怜悯”,让公民意识永远放光。我相信1919年五四运动的爱国基因在中国人身上从未断层,我们需要的只是这一把野火,点燃、照亮我们的熊熊赤子之心!

    很多人说,太理想化了,没人做得到。你就多看看,多想想《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生气,没有用吗》这两篇,龙应台说得难道没有道理吗?

    新时代的大学生出炉的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出来的我们,该有点国家重器的样子吧。

讲“道德勇气”不是可耻的事情,说“社会良知”也并不肤浅,你就多一点勇气与天真吧,你今天多做一点,明天就少一个人说:“反正没有用,我要去国外。”国外,毕竟不是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