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傅雷家书》读后感180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1-02-27 11:20:01归属于读后感怎么写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傅雷家书》读后感

我所读的《傅雷家书》是与《傅雷谈艺术精选》放在一起构成的一本书,叫做《傅雷精选集》。然而,我想这种编辑上的安排,如果不算作失败,也是一种画蛇添足之举。《傅雷家书》所传递的氛围与艺术感染,与傅雷谈艺术的文章放在一起,读起来完全有一种错愕的感觉。好像刚才还在家里的客厅里,听着琴声,喝着咖啡,与老朋友聊着天,但突然间,听到了敲门声,起来应门,门外却站着一个半熟不熟的人,他进到客厅里来,刚才谈话的气氛立马就消失了。

此时,我已打开虾米音乐,找到傅聪弹的肖邦,听了有一会儿了。读这本书的时候还禁不住停下阅读,在键盘上给一位多年的好友敲了一封信。阅读的过程有强烈的心流,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那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傅雷的文字,是浸染了无数艺术细胞在里面的。从他的文字里钻出来,外面的世界就改变了。傅雷的世界,自成一体,自带系统,保证你进去什么样,经历他的文字出来一定不一样。年轻的时候阅读体验如此,上了年纪眼睛老花了,还是如此。傅雷写的书、翻译的书,都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甚至为这本书能够这么便宜而发出惊叹,多么昂贵的心血,多么纯净的世界,多么博大的胸襟,多么壮阔的情感,这一切都是无价之宝。

年轻的时候关起门来,一口气读完了傅雷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花了两天三夜,不眠不休地读,饿了就啃两口大饼,渴了就喝口凉水。读完,打开门,眼前的世界完全变了。我想,即便是现在,再读一遍克里斯朵夫,还会是一样。傅雷多次跟傅聪提到克里斯朵夫,可见无论是这家人,还是我们这些读者,都深深地被克里斯朵夫浸润了,不是被洗脑了,而是被洗心了,甚至,奔腾在血管里的血液都起了变化,流动的速度变化了,对艺术感知力的神经,也变化了,好像这个世界,只剩下了不绝于耳的钢琴声,音乐声;所有的物体,都成了不同的乐器,所有的花草树木都长得好像乐谱,而所有的心灵,都晶莹剔透。

傅雷有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他的培养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他们里面有什么很重要,有音乐天赋,就培养成音乐天才;有教师天赋,就培养成教师。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在海外学音乐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为父之心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依然能够感受到那颗思念的、焦灼的、喜悦的心,在怦然有力地跳动。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第8页出现的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我拽入了傅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行走的,都是正直的、敏感的、孤寒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会把“薄情”这个词换成“凉薄”,多一份世俗沧桑经历过后的无奈。情并未薄,但温度下降了。
  国外的留学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新奇一过便是苦楚,生活的自理,思乡的迫切,令年轻的心倍感痛苦,独立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挣扎。傅雷说,痛苦会促进灵智,进而又会促进对艺术的领会。洞见!傅雷知道,痛苦之于艺术家的必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于艺术家,尤其如此,非痛苦不能扩张心灵,不能使心灵专注敏锐坚强。

关于天才,傅雷说,李白不可学,因为他有天纵之才,如同积雪的高峰,平常人不敢随便瞻仰。要学杜甫。他这样说,是为了勉励傅聪勤学苦练,忠告他,天赋不可求,也不可依赖。他提醒儿子,任何新感受都需要仔细分析,要用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来驾驭情感,这样,演奏的风格才会趋于稳定、成熟。这令我想到了讲道的风格。的确有些牧者,擅长于脱稿讲道,滔滔不绝,但根据我听道的经验,脱稿而讲的,往往带上了许多华丽的修辞以及见证,个人风格十足,趣味有余,但真理的份量不足,完全脱稿的方式能够传递的真理有限。对于圣经严谨的释经,需要在大纲的文字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严谨地传递出真理的能力。激情固然不可少,但冷静的智力却更能够塑造生命。

情感是需要控制的,演奏家尤其需要控制情感,能够掀动听众的心,自己却能保持冷静,弹琴时候的身姿,也是巍然如山的。
谈到治学,傅雷说,为学不在精而在通,惟有通,才能有胸襟。他所说的通,是指各种艺术形式的涉猎和精研,是生活上的平衡,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谈到艺术的动人,傅雷说,那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纯洁到一个程度,就不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另一颗心灵的震颤。

我以为,傅雷的家书总脱不掉父亲对儿子的掌控,乃至拖拽,好像如今一些知识分子父母,对儿女的评判刻薄尖酸,失了润气。但傅雷是好学的,更是博大的。他深以为自家的儿子被国家送出去留学,是中国一代音乐青年的幸事,所以他竭力地问询儿子国外音乐界的事,并且将自己的书信全然公之于众,为的就是叫同时代的人以及后人从中受益。傅雷的言辞也有时代的烙印,周总理的讲话,毛主席的思想,都出现在他给儿子的信里。他对政治是关心的,是热情的,是好学的,也是,幼稚的。文革开始,他被打成右派不久,就与夫人携手,用上吊的方式,保留了做人的尊严,终止了在世上追求艺术和照拂孩子的人生旅程。对于黑暗,他们措手不及,仿佛一切艺术的修养,此刻都不堪一击。是的,艺术有艺术的优雅,但是心灵的力量,是从信仰里来的。惟有对上帝的信仰,能够使人面对黑暗,并胜过黑暗。

对于交友,傅雷说,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那该是一个多么纯净的世界,连朋友的絮叨都成了嘈杂之音。
虽然自己并不弹琴,但他对弹琴的观察深入细微。他说,不要边弹琴边哼,这会影响心灵在演奏上的掌控。他希望儿子有和平宁静的婚姻生活,这样有益于事业发展。但傅聪结过三次婚,第一次,是与梅纽因的女儿弥拉,终因东西方文化差别太大而和平分手,两人有一男孩,傅凌霄。第二次,是个韩国人,三个月闪婚闪离。第三次,是出生于中国福建厦门的女钢琴家卓一龙,他们的孩子叫傅凌云。

傅雷在一次政协会议之后深有感触地谈到音乐家的劳动性质,每种职业的劳动性质是不同的。我想,教师的劳动性质,需要宽松的行政,自由的时间,这样才有自由的心灵,丰富的孕育。

掩卷沉思,我听到内心在呼唤一个更加自由、开放和充满了人性辉煌的时代。可是,假若这样的时代姗姗迟来,而我们生不逢时,我则祈求对上帝的信仰成为常识,心灵能够充满力量,勇敢坚忍,在尊严被剥夺的时候,还可以活得充满尊贵。

在网络上搜寻到傅雷的样子,与我的想象不差分毫,敏感而脆弱,理想的纯净,如一泓清泉。从他的样貌,我读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与国外交往的渴望。但是傅聪的样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从一个如此文弱的家门出生,他竟然长成了香港大佬的模样。纵横之才,国际风范,这里面藏着多少孤独沧凉与生命蓬勃抗争成长的力量。纯净的心灵与骨血能够孕育的,远超我们的想象。但愿我们这一代人,在有限的眼光与见识里保存心的纯净与理想,为将来的世代孕育希望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