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17-12-05 09:58:55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读后感 ---张馨

     向俄国社会生活的灾难——农奴制度的“一阵猛烈的炮火”。读《猎人笔记》的时候,我一直带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会被称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读着这二十五篇自成起讫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倾听着作者的声音,触摸着作者的灵魂。
    十九世纪俄国仍然坚持着已经与时代脱轨的落后的农奴制,随着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束,俄国的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农奴制也与整个社会发展显得格格不入,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俄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于农奴制地批判,也正是在此时《猎人笔记》应运而生。读完这部作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世纪俄国自然景观与农奴制黑暗的强烈对比,美与丑,在作者笔下交错相容,为我们展现了俄罗斯史诗般的一段历史。
    星星点点,屠格涅夫对于景色的描写看似不经意,但却处处显得那么真实而富于动感:夜气未散的森林清晨,星空穹隆的沉默草原,空气中饱合苦艾的新鲜苦味和荞麦甘香,桦树笔直金黄,白色尖顶教堂,小屋里闪着燃烧柴火的红光,门后传出带着睡意的人声……难怪托尔斯泰会说:“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在作家的笔下,俄罗斯的乡村,“缓坡小丘的长长坡面上,葱茏的黑麦正轻轻地泛着涟漪,几片云朵投下的淡淡阴影在它上面缓缓地移动着。远处森林郁郁苍苍,池塘波光潋滟,村庄橙黄闪亮,成百的云雀忽地飞起,歌唱着,又急速落下来,伸长脖子,停在土堆上……”这才是真正的俄罗斯,任是由人们怎样的添改或者美化丑化,历史可以改变,黑白可以颠倒,唯独风景实实在在,它不声不响,就在那里。原始风貌下的俄罗斯给人以梦幻的遐想,这是真实的俄罗斯,屠格涅夫如有神助,三言两语,一幅俄罗斯乡村油画就这样映入我们眼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真实的不仅仅是美景,美景下掩映的农奴制的罪恶才是让人触目惊心。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仍旧实行着封建农奴制。一旦为奴隶,子孙世代几乎都逃脱不了奴隶的身份。没有自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地主。而这些地主则极尽所能地剥削压迫着劳动者们。文中刻画了各种类型的地主,如蛮横地抢占他人土地的地主;精神空虚、变着法子折磨庄稼人和家仆的科莫夫;有穿着像马车夫,表面上对农民客客气气,可又使他们心里害怕的柳菲沃诺夫;专门设立庄园“办事处”,通过一批爪牙进行管理的女地主洛斯尼亚科娃等等。通过对这些地主乖僻行为和习性地描写,自然使读者联想到,在他们主宰下的黑暗王国里,广大的农民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仆人菲多尔忘了把酒烫热就受到严厉惩罚,而地主斯捷古若夫待人热情却因为近邻的农家有几只鸡跑进了他的花园,他便大喊大叫,不仅把鸡加以没收,还要抓住那个进来赶鸡回去的小姑娘鞭打一顿。更可悲的是,这些奴仆不仅仅收到身体上的鞭挞,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彻底奴役,以至于《两地主》的仆役瓦夏在被打以后还在为自己的主人辩护,说“主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打人的”,认为自己该打。
    悲惨的境遇与如画的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更显其凄凉。无奈风景如画却掩盖不了农奴制的罪恶。这部书饱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下,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自以为高尚的上层人物的批判以及作者对于农奴制的反对和厌恶。美与丑的交融,震撼人心。作者如此淋漓尽致的描述,造就了“一部点燃火种的书”,造就了射向俄国社会生活的灾难——农奴制度的“一阵猛烈的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