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列夫托尔斯泰《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有感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1-06-22 08:25:01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描写战争的高手
——读列夫.托尔斯泰《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有感

以描写人物心灵历程著称的列夫.托尔斯泰,更以描绘战争画卷见长。在托翁的笔下,战争的来龙去脉,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战争对于人类感情的绞杀,乃至战争对于小说人物命运的巨大影响,交汇在一起,交织在一起,挥洒而来、又席卷而去,给人巨大的冲击力。这方面的经典实例当然首推托翁卷帙浩繁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他的中篇小说《哥萨克》也很有代表性,这些都是分外成功的范例,矗立在文学的星空,让人仰望。但窃以为,在他众多战争小说的发端,那一部带着青春梦想和几分青涩的战争小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吴岩译,新文艺出版社,1955年上海版),则以直面战争的勇气和娓娓道来的笔触,让人读来神往。尤其是这一部带着作家亲身阅历色彩的小说故事,直接写照了战争中不同军官的情感经历和对于战争的态度变化,读来不能不说是很有文本意义的。此书多次阅读,至今思之。

《一八五四年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是一部近乎素描的战争故事,有着特写的笔法,含着清纯的赤子之心。
这部小说有十九个页码,最多一万字,1855年4月25日写于塞瓦斯托波尔;据托尔斯泰当时和涅克拉索夫通信称,当时在前线,他缺钱用,就写了这篇小说,据同时期有人猜测,年轻的托尔斯泰当时当军官打牌,可能输了,需要急需要钱。尽管如此,当托尔斯泰拿起笔来写这篇关于塞瓦斯托波尔前线的战争题材小说时,它呈现出来的,还是灵动飞扬的才情,还是对于战争的客观观察。小说将一个俄国年轻下级军官初到战场的感受写的栩栩如生,很是鲜活。那个出身贵族的二十四岁军官,对一切都新鲜,对于战争的残酷可能还没有直接的感受,但是充满理想,是深爱俄国的。小说用“你”的视角直接进入,用一双真诚的眼睛观察一切、眺望一切。“你”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奔涌的前线,人流,战车,大炮,听到子弹的呼啸,还有轰鸣着的炮声。那些伤员疼痛不已,有的吆喝,有的咒骂,但是当战争掀开每一天的战事,当残酷的战争开始时,每一个战士都毫不犹豫地投入进去,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显得格外勇敢和顽强。这场面中,有冰雪,有混乱,更有危险,还有前线溃退之后又蜂拥而起的抵抗,在拉锯,在焦灼,也在一次次你争我夺的战事中不断地发生着血与火的交织。战争在发生,战争在陷入僵局,也在俄国人与法国人的争锋之中犬牙交错,甚为艰难。大地在颤抖,抢弹在射击,大炮在推进中发射,可谓惊天动地。在这里,“你”的眼光看穿了战争的冷酷,看到了下级军官的无畏,也看到了由于决策层的失误和错判而给战争带来的被动。其中有退却,也有浩叹,可是归根结底,作家的眼睛是火辣辣的,内心是充满了对于俄罗斯的热爱,有着对战争的必胜信心,于是借着军官们和战士们的口,发出了必胜的感怀。当然这些是建立在战争的真实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奋勇杀敌的现实之上,令人精神振奋,弥足坚定。这是文学速写般的小说,也是托尔斯泰对于战争的一种独特扫描,那么就存在这里,成为活的档案吧!

《一八五五年五月的的塞瓦斯托波尔》有十四节,缓缓切入,身心交织,渐渐打开。这里,托尔斯泰把战争的感受深入到了具体的人物身上,有着对战争中人物情感变化比较细腻的描绘。
在这里,二等上尉米哈依诺夫,上尉奥勃若戈夫,副官卡卢金,准尉苏斯列克夫,少尉左波夫,还有副官海尔青亲王,构成了小说的军官形象。在这里米哈依诺夫是主人公,其他几个都是亲临前线的军官,有着对于战争的看法,也有着彼此的交际。他们几个是在舞会上和沙龙中认识的,不无正直的二等上尉米哈依诺夫与准尉苏斯列克夫走得近,他们每天见面要握六次手;其中,副官卡卢金、上尉奥勃诺格夫,还有副官阿尔青亲王与少尉左波夫,则常常和上流社会的女人厮混,靠着报纸来判断前线的战局,显得隔靴搔痒。作家以米哈依诺夫的眼睛看待一切,残酷的战场,豪华的舞会,还有战士的艰辛与军官们的养尊处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巨大的感情冲击力。之后,苏哈依诺夫上了前线,准尉少尉左波夫和准尉苏哈列克夫也投入战斗,亲身经历了塞瓦斯托波尔的战争场面,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而上尉奥勃诺格夫和副官卡卢金,还有副官阿尔青亲王,则没有经受战争的洗礼,在上层和参谋部行走,顶多远远地看上一眼战场的炮火和硝烟,也显得惊慌失措。这些场景,令人想到《战争与和平》中那些宏大战事,想到安德烈在战争生与死的考验面前的精神历练,还有前线与后方的巨大反差,那些参谋本部的纸上谈兵,那些不切实际的命令,都和这篇小小的短篇小说惊人地相似。在这里,同样是前线的战场异常惨烈,但是士兵们为了俄罗斯的爱国热情,不怕牺牲的英勇无畏,面对血与火洗礼的惊心动魄,都淋漓尽致地写进了作品,并通过小说艺术化展现了出来,这就有着强烈的对比。虽说时间久远,但艺术的力量至今感人至深。小说中的米哈依诺夫,带着良知,在惊慌失措之后镇定下来,成了真正的战士,成了捍卫俄罗斯国土众多勇士中的一员,值得阅读和关注,亦令人难忘。

1855年12月27日写于彼得堡的《一八五五年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时间很近,是当月写当下故事,几乎没有时差;可在空间上由于写于彼得堡,和前线有一定的地理距离,那么就属于纪实中的俯瞰,也有着文学的想象。在这篇小说的叙事中,作家从容了许多,也有着更加完备的小说元素:人物和故事,场景与心理刻画,都从容不迫。小说有二十七节、八万余字,有一定的规模;故事以两兄弟前后奔赴前线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作战为线索,写照了他们的所见所闻,还有心路的历程。在这里,中尉科齐尔卓夫从塞瓦斯托波尔最北面的一个驿站出发,坐在驿车里一路前行,赶往前向。一路上,他看到了驿站里的乌烟瘴气,看到了医院的混乱,也看到了军官们的赌博和任性。一路上,军官们争夺马匹,争夺驿车,还有吃的喝的,就连烟草也是分配不公。科齐尔卓夫从给养站来,从医院来,已经不那么重要,关键是他要赶往前线,走得很艰难,也很拥挤。军官们,仆人般的小兵,受人差遣,地位很低;可就是他们,那些看上邋遢的军人,那些伤病员,保卫着塞瓦斯托波尔,保卫着俄罗斯的要塞。从五月到八月,要塞战事不断,几乎成为拉锯战,和法国人,也和同样艰辛的敌对士兵们,都不容易,形成了血与火的考验。这些描绘以大量的细节展开,有抽烟喝酒的场景,有呼呼大睡的晚上,也有难熬的白天,子弹呼啸,伤员成批而来,运送辎重的车辆,各种各样的马车,一路呼啸并且争夺的场景,都是令人越靠前线,越发紧张。在这个过程中,科齐尔卓夫恹恹欲睡,可他看到了他的弟弟,那个有些傻头傻脑的少尉弟弟伏罗佳·科齐尔卓夫,他们拥抱,互相惬意;但很快,两兄弟就沉沁在在即将到的战争氛围之中了。弟弟和哥哥,一个老练,一个青涩,但都在通往战争的途中一路向前。经历了过河的艰难,经历了餐风露宿的艰难,终于到达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到了这里,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弟弟有些害怕,哥哥给他交避难的方法,给弟弟增强了信心。第一次战斗中,弟弟怕得要死,哥哥想念着弟弟,一发炮弹差一点要了伏罗佳的命。可是怎么说呢,哥哥也好,弟弟也罢,都经历了洗礼,坚持下来。当大地在敌军的炮击中发抖,弟弟冲上要塞开炮,在战争中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炮兵;而哥哥,也在保卫战中成了一个优秀的军官。当然,在塞瓦斯托波尔,哥哥和弟弟,有可能死去,也有可能成为英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要塞中捍卫着俄罗斯,成为战争中俄罗斯人的脊梁之一。
你读着,觉得托尔斯泰《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里的三部小说,是他战争文学的初试锋芒,是他亲临战争的青春记录,是他对战争的第一次激情叙事,所有的尝试,所有的经历,都是未来大作家战争小说的练笔,都是《战争与和平》那种宏大叙事的艺术铺垫,对此,当时是成功的,而今更是很有价值的文学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