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0-02-18 20:47:12归属于读后感范文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责任、荣誉、国家”,responsibility, glory, country。 三个以Y结尾的英文单词,读起来铿锵有力,而这,无论属实与否,已经作为西点军校的精神和灵魂,广为世人传颂,成为了人们对于西点军校认识的开端。而产出了众多将才、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和科学家的西点军校,它的校训、法则、精神,更是广为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者们所津津乐道。

  回想起来,沉痛抨击资本主义劣根性的那位伟大的社会主义战士马克思,从他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西点军校的精神,例如责任、意志、信念、国家等等。这首先能说明,西点军校的精神是无国界、无党派区别的,或许也是如今市场经济的中国也普遍接受它的原因。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我们都能看到的词,叫做市场经济,它的调控性,可以让人着魔。恕我不断回想,起初的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是靠被称为“剥削”的剩余劳动价值的占有,起初的占有,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意味着,从生活的角度来说,他们必须通过被剥削来维持生存。而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很好的社会福利等生存保障,作为无产阶级,或者说包括所谓的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们,他们已经没有了被迫努力的理由,而作为企业,作为资本家,性质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甚至这个阶层已经逐渐深入到政治等各个领域。如何维持原始的阶层性质不发生变化,如何使国民不但不衰退反而更大地为自己创造利润,为国家创造利润,这就需要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变被动的生活压迫为主动的精神引导,用某些人的话来讲,也叫做生命的意义。

  西方人信教,多信基督教,而基督教的教义里,我们也能够明显地发现一些有关“信念、忠诚、勇气、正直”等等相关的精神,这些都是在书中让我历历在目的法则,然而,中国人没有基督教,只有《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我们看起来更加需要这些精神。读完之后我本想找找西方的一些评论,看看他们对这些精神的看法,可是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存在英文原著,后来才发现,是一位叫做杨立军的中国人编译的,果然,中国的企业,缺少了一份西方人熟知的精神。

  作为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说,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双赢,即“员工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企业”,抱歉这句话是不是应该按这个顺序说,还是应该改成“员工在成就企业的同时成就自己”,既然是等量关系,那么应该先说哪个都无所谓的,只是不知道这本书中是怎样定义的,企业中又是怎样定义的。

  书中,那些让人瞪目咋舌的鲜明事例,除了华裔美籍科学家李开复以外,我们基本很难看到中国的影子。毕竟,外国的东西不能生搬硬套,不然会重蹈博古李德的覆辙,一切事物现在便讲究一个中国特色。何为“中国特色”呢?

  拿其中的一条来说,荣誉(Glory)这个概念,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极强的体现,一个战士,可以不为生命而战,不为国家的野心、当权者的贪欲而战,却可以为荣誉奉献自己的生命,这种荣誉,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让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必经之路。而在中国,最近的一部影片《大兵小将》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故事,影片反映的主导精神,是国家,是和平,让一个战士奉献生命的是国家,是他人的生命。但是同样的一个国度,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又把西方的个人荣誉用在了经商之路上:“工作的目的不是薪酬,而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个人荣誉的获得。”给出的案例,却更像是Korn公司总裁杰夫责任心的体现。

  中国人,有着形似却有神离的法则,虽然没有条条框框,却也在几千年的文化中融入于人心。首先,对于大多数相同和可取的部分,无论在中西方的文化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责任,曹操割发代首的举措鼓舞人心;

  例如意志,“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例如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例如忠诚,“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例如信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竞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例如正直,“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诸如此类的例子,屡见不鲜,在此就不多加举例赘述,如果把中国的文化编纂成一部励志的书籍,当比于一些上帝宠幸的美国幸运儿的故事更加动人,更加坚强。说起中国特色,倒是更有无尽之神韵待以探讨,当然,和西方的那些幸运儿们如出一辙,我们当然也免不了运气的成分,这也是众多励志书目中不愿提及的字眼,然而,却不能矢口否认之存在。毕竟,我们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感动卡耐基的母亲,不是每个像那个报社业务员一样的人的坚韧不拔都能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的报纸,如果像英国《泰晤士报》那样,大胆地公然批评谬误、腐败,成功与否暂且不说,后果如何也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