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小小小小的火》有感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18-07-18 07:18:18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小小小小的火》有感

照例先说缘起。看书的时间有限,可以看的书又太多。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我最近看的书,要么是喜欢的作者新作,要么是相同兴趣的朋友的靠谱推荐。几年前买过《无声告白》,打破了我对畅销书的偏见,对伍绮诗和读客图书都有信任和期待。在豆瓣里看到熟悉的人写了好评,更让我觉得《小小小小的火》(后面简称《小火》)非看不可。

用了两个碎片时间段,一口气看完《小火》,第一感觉是好看,第二感觉是意犹未尽。于是化身为自来水,先跑去向其他同好们安利,再来谈谈读后感。

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草蛇灰线。那年夏天的西克尔高地,精英阶层理查德森家的小女儿伊奇终于精神奔溃,一把火烧掉了自己家的大房子。随着作者的讲述,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因为租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又影响了各自的人生。
在西克尔高地,有着严谨的秩序与规划,当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有着众多的规则。“一丝不苟”是当地人追求的目标。在这片土地成长起来的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不能容忍缺陷与不足。理查德森太太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她的家族在当地繁衍生息了三代。她是记者,丈夫是律师,两人在大学认识,相爱,回到西克尔结婚生子,住大房子,开着豪车,收入不菲,幸福安宁。四个孩子中,大女儿莱克西热情美貌聪明,大儿子崔普帅气阳光,小儿子穆迪刻苦努力,唯一的不和谐是小女儿伊奇脾气暴躁,不受欢迎。
而新房客米娅则是个居无定所的艺术家。为了寻找艺术的灵感,她走走停停,不断地搬家,很少在一个地方长住。她靠打零工来维持母女二人最简单的生活需求。她的女儿珀尔因为不停的搬家,转学,性格孤僻。但是珀尔又非常聪明,因为漂泊带来对安定的渴望,羡慕富裕安稳的生活。

穆迪最先对新房客产生好奇,后又被珀尔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他带她回了家。住在这个大房子里的人在珀尔眼中都魅力十足,异常自信。她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为理查德森太太本人着迷,希望能生根发芽在这样的家庭。她情窦初开,爱上了英俊的崔普,而不是最早认识的穆迪。

时间慢慢过去。理查德森太太出于好意,邀请米娅到她家做小时工来补贴生活。而米娅为了解女儿珀尔的社交,接受了这份工作。
课堂遇到不平,和老师动手,被停课禁足的伊奇,面对米娅的善意和鬼灵精的想法,她在学校策划并实施了一次轰动校园的恶作剧,出了心头的恶气。此后她成了米娅的头号粉丝,米娅的摄影又是加分项,在相处中她们日渐亲厚,伊奇幻想自己是米娅的孩子,米娅才是她的母亲。

理查德森太太的好友麦卡洛太太想要孩子多年不得,突然的机缘,她领养了被生母遗弃在消防局门口的周美玲。而周美玲的生母贝比在找到谋生的工作后,一直在寻找这个孩子,她是米娅在餐馆打工的同事。米娅同情她的遭遇,施以援手,告诉她孩子的下落,并指点她为了孩子的抚养权和整个社会制度进行斗争。

故事有条不紊,看似不经意,却一环套着一环。理查德森太太同情好友的遭遇,气愤米娅的自作主张。她开始对米娅进行秘密调查。米娅的往事渐渐浮出水面。珀尔是米娅为富人代孕的孩子,她却反悔,因为爱而舍不得还给珀尔的父母,带着她东躲西藏。米娅为了喜爱的摄影事业,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她不安于平常,只为了做自己想做的。她和弟弟感情深厚,在沃伦不幸去世之后,她把弟弟的名字换成了自己的姓,以自己的方式纪念着他。

两个家庭最终决裂 。莱克西和男友意外怀孕,男友没担当,她用珀尔的名字去流产,珀尔陪着她,米娅照顾她。莱克西也被米娅简单的家吸引,信任依赖着她。医院的就诊记录被理查德森太太看到,她以为堕胎的是珀尔,以为珀尔和穆迪两情相悦,却被告知和珀尔在一起的是崔普。理查德森太太不能忍受人生的失控和不完美,她把种种归咎于米娅,对她下了最后通牒:以米娅的秘密要挟,让她立刻退租搬走。

伊奇找不到米娅,一气之下,她想起米娅曾经说过:“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人也是这样,他们可以重新开始”。她找到火柴,在家里泼上汽油,放火烧了自己的家,然后离家出走,去找米娅。

故事的结尾是开放式的。伊奇有没有找到米娅?理查德森家有没有找到伊奇?珀尔有没有回纽约找她的亲生父母,去过她一直向往的那种富裕安定的生活?麦卡洛一家后来有没有再收养到中国的孩子?穷苦有爱的单身母亲贝比和富裕、视她为己出的麦卡洛家庭,哪一个对周美玲的成长更有利?

《小火》这个书名,并不仅仅是指伊奇烧掉全家的那把明火,同样也指每个人内心都有着冲动的火苗,小小小小的,如它的英文原名:Little Fires Everywhere。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是有人熄灭了它,有人助燃它。

米娅临走前,留给理查德森家一个大信封,里面装了她为他们每一个创作的照片和底片。她给理查德森太太是:一个有着破口和一片金色羽毛的空鸟笼。谁又是谁的鸟笼,谁又是破笼飞走的鸟?

埃琳娜的母亲坚信“只要足够努力,世上就没有什么难事。”作为敬畏秩序和规则的第三代西克尔人,年轻的埃琳娜却对母亲坚定的信念产生过怀疑。她的心中曾经燃烧过火苗,给当地报纸写过呼吁停止战争的信。但比起理想主义,她骨子里的西克尔基因则更推崇务实精神,不做无用功。冲动是极其危险,为避免不可收拾的火灾,她觉得预防火苗是关键。

而米娅却不管不顾。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我行我素,生活简单,只为更好地创作,却又对孩子们充满善意。

伊奇从来不是什么精神病。她只是没有遵守西克尔的秩序和规则。她对周围不满,一直在反抗。米娅的出现,点亮了她的梦想,点燃了她心中的火焰,米娅的离去,给了她远走高飞的力量和指引。她去追寻着米娅,也去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她继承了母亲内心深处的反抗火苗,不顾一切付诸行动地追梦。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里写:“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小小小小的火》又何尝不是呢。

作为一名华裔作家,伍绮诗在美国出生长大,接受教育,她用英文写作,文笔细腻,对周围的人和事观察细致入微。人性是共通的,即使是美国人的故事,也适用于中国。无论是理查德森太太对她的孩子们,还是米娅对珀尔;无论是麦卡洛太太对周美玲,还是贝比对周美玲,不论贫穷还是富贵,爱意自然生长,真切动人。作为母亲,没有谁比谁更好。故事中的人物遇到的困惑和选择,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

5月的朋友圈和微博,曾经被两篇文章刷屏,一篇是北大学生关于付云皓的专访《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篇是已是大学老师的付云皓对学弟文章的回应。人们掀起关于成功的讨论。世俗意义中的成功具有单一标准:事业成功,有钱,有话语权,娇妻爱子,众人艳羡。遵守规则的人功成名就,违反规则的人则不值得一提。那我们是遵循规则,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随心所欲呢?

“赢在起跑线”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遵守各种规则,继承传统。教育是打造马不停蹄,重压之下刻苦努力疲惫不堪你追我赶的面目一致的人,还是提供多种可能,塑造不拘一格的人才?这个命题太大,没有人三言两语就能简单说清楚。幸运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趋于多元,我们也会看到各种不同的人生。

人的一生,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社会资源,不由我们的选择。我们终此一生,也不过是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所谓幸福,不过是求仁得仁。生活总是有A面B面,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永远记得,你呼吸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