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烟火漫卷》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1-03-06 18:40:0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烟火漫卷》读书笔记

“无论冬夏,为哈尔滨这座城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卑微的生灵”。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迟子建的文章中更常见的是对景物的描写,对朴素生活的叙述,而对于本篇小说来说就是描写哈尔滨底层人生活状态,作者以哈尔滨一年的春夏秋冬的时序构筑小说,在繁复、细腻的描写中尽情展现哈尔滨的北国风情,带领读者领略哈尔滨具有中西文化特色的建筑、具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饮食小吃,聆听北方城市哈尔滨嘈杂的市井人声,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风尘和时代风貌。作为哈尔滨人,我也再一次领略一遍本地的风光,可有时我并没有发现背后的事情,由底层人民的支撑而起的日常生活,正如一句名言:“纽约既是天堂也是地狱”有时候在光鲜亮丽的城市面前我们只注意到它所谓的美丽,而背后的故事我们并没有在意。本篇小说恰恰讲述了这些故事。

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关于“寻找”的小说,让读者在“寻找”中,领略漫卷在城市上空的人间烟火,感受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情感波澜,浮世沧桑。如小说从黄娥带着孩子杂拌儿到刘建国处寻找离家出走的杂拌儿的爸爸开始,紧接着作者抛出刘建国也在寻找当年帮朋友于大卫带孩子时在火车站弄丢的孩子铜锤。黄娥寻找杂拌儿的爸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永远不会找到,只因为杂拌儿的父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刘建国寻找于大卫的孩子也是一找几十年,没有成家,没有儿女,都七十多岁了,还在开“爱心救护车”。于是,在作家迟子建不徐不疾的讲述中,一幅充满北国烟火气息的场景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一个平凡而又温馨的故事拉开了帷幕。

当我看到这些故事时,更多的是同情,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一些事情奔波,而他们最终却不知自己的奔波真正的作用,他们每天在寻找,却不知自己最终寻找的归宿……

黄娥的丈夫卢木头因怀疑妻子与刘文生偷情而被活活气死,黄娥一个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卢木头葬在了鹰谷,从此她陷入深深的愧疚中。但在孩子杂拌儿面前,她还要装出丈夫离家出走、还在世上的假象,还要带着杂拌儿到哈尔滨为孩子找父亲。说是为孩子找父亲,还不如说是为孩子物色父亲,这种精神隐痛谁能承受得了?

刘建国本是热心善良之人,在帮助朋友于大卫带孩子回哈尔滨的时候,在火车站丢了孩子铜锤,从此他便踏上了漫长地寻找孩子之路,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家庭,终身未娶,到老孑然一身;

失去亲生儿子的于大卫一家,更是几十年承受着沉痛的思念,于大卫自己终生在寻找孩子;于大卫妻子谢楚薇为了找孩子放弃当年的高考,终日以泪洗面,每天一大早就到火车站寻找孩子,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直到于大卫大学快毕业时,才考上一所普通大学;

孩子的姥姥谢普莲娜更是连孩子的面都没有见,在对孩子长久的思念中郁郁而终。

刘建国的大哥刘光复得了癌症,到死都没有得到自己心仪的松花江中游最后一次泳……

这些人,这些事,每一件若是落在我们身上或许都无法承受,而他们却为此挑着重重的担子,而且还需面对或许永远是黑暗的生活……

是的,虽然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活得不容易,如榆樱院中唱二人转的小刘和胖丫、卖煎饼馃子的大秦小米、进城卖菜将黄娥撞伤的中年男子等等,他们每个人都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在属于自己的人生与社会轨道上努力、奋斗、挣扎,构建着属于自己的人间烟火,最终,属于你的、我的、他的人间烟火汇聚在一起,终成漫卷的烟火,飘荡在中国大地上许许多多城市或者乡村的上空,描绘成属于中国民间的盛世图景。他们是对中国民间的最真实反应,因为真正的中国就是由这样的烟火汇聚而成,没有人逃避,因为他们只能接受,即使生活不善待他们。

说完痛苦,但我觉得在小说中充斥的更多的是弥漫在人和人之间的无处不在的宽容和爱。

刘建国将好友于大卫的孩子弄丢以后,好友于大卫没有责备一句,孩子的姥姥谢普莲娜反而在刘建国在安息日来看望时,不仅热情招待,还要在刘建国离去的时候,嘱咐一句:“看着点路啊!”老人知道刘建国因为寻找铜锤,走路东张西望,她担心他的安全;

黄娥在丈夫去世后一方面深深自责,另一方面为了孩子努力工作;黄娥的孩子杂拌儿更是在享受着黄娥这个亲生母亲的母爱的同时,还在享受于大卫和谢楚薇的爱。

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大度而真挚。

黄娥到哈尔滨后免费住在刘建国的姐姐刘骄华榆樱院的房子里;

黄娥被撞受伤后,刘骄华他们并没有难为贫困的乡下卖菜老人,而是自付了医药费,朴实的乡下卖菜老人怀着感恩戴德的心情为他们送来一缸酸菜!

正如书中谢普莲娜所说:“天上一寸光,地上万丈光。”其实,何止是光芒,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何曾不是如此呢?

在世事沧桑中,有着人间大爱,即使在社会最底层人民身上,也可能有着最珍贵的关爱。

漫卷的烟火中,沧桑中,有着无限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