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1-03-08 10:05:01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愛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愛,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而他,则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等他的孩子长大后,他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愛,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

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若一位妈妈想让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和他互动,看到他,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

同情心有两种。一种是对弱者的可怜,但内心同时有一种我很好很强大的自恋。另一种是共情,即,我深深地碰触到了你的感受,进入到了你的世界,感你所感,想你所想。

中国人的习惯性认识——三岁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怎么对待他们都可以,是大错特错的。相反,孩子越小,越需要大人特别是妈妈的细心呵护和关注。

成为你自己!

成为自己的人,也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者”,他发现他们具有许多有点,如:宽容而又嫉恶如仇;悦纳自己的一切体验;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情绪为中心;超然独立的性格,不迷信权威;没有审美疲劳;能容忍模糊状态,有高度的创造力

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写了《爱和自由》一书,大致的观点是,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愛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愛,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无论分离有多疼,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分离和愛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称,懂得分离的愛才是“真爱”。如果拒绝分离,愛就是“假愛”。不懂得分离的两个人粘在一起,你干涉我的空间,我侵占你的空间,两个人都不能很好的成长。

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重要的分离。在处理分离上,会出现三中结果:

第一、成熟分离。一边给予爱,一边坚定地告诉孩子或亲人,你是你,我是我。这样一来,关系仍然亲密,但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拥有独立而健康的人格。

第二、拒绝分离。这样的关系不一定亲密,可能还非常恶劣,但关系中的两个人必然会粘在一起,仿佛在演爱与恨的双簧戏。

第三,单纯分离。虽然名义上是亲人,但拒绝爱与亲密。如果两人都是成人,这种关系很难维系,如果是亲子关系,那么孩子会遭到难以挽回的伤害。没有分离,孩子不能成人,没有愛,孩子一样不能长大。

家庭关系的平衡不在于外在的平衡,而在于内在的情感。

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做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与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孩子长大了,会渴望独立空间,渴望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成熟的父母不会再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与孩子一起成长。1、给孩子空间。2、自我成长。家长们应该明白,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关的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3、进化爱的方式。应该更多的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中国人缺乏自我,缺乏灵魂的寄托,是有普遍性的,并不仅仅是没有文化的父母才这样,有文化的也一样。我们要意识到:不能将自己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

妈妈最好带孩子到三岁

为什么?因为孩子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到三岁才能形成两个概念: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客体即孩子身外的物体。幼小的孩子没有客体稳定的概念,她们能看到一个事物,才觉得这个事物存在,而看不到,她们就觉得这事物不存在了。所以,和她们玩藏猫猫的游戏,她们会玩得不亦乐乎。情感稳定性,即一个人只要确认对方是爱自己的,那么,她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无端对这一点产生怀疑。

客体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孩子一岁半即可形成,而情感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要到三岁才能形成。

只有形成这两个概念后,孩子才能承受与妈妈的长时间分离。长时间,指的是两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有研究表明,若在孩子三岁前,妈妈与孩子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创伤。

请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有两句最基本的心理学原则送给所有的父母:

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不能长大。

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主要是六岁前。这个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就会不断将这个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说,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简而言之,即性格决定命运。

对于家庭,海灵格形容说,健康家庭宛如平地,孩子会成长为挺拔的大树,而有问题的家庭宛如悬崖,孩子会成长为奇形怪状的树。孩子这样做,目的只是保持家庭的平衡。

不管是先天运气,还是后天努力,有丰富感受并被确认的人,都会形成所谓的“存在性安全感”,莱茵描绘说:具有存在性安全感的个体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他们能感觉到内在完整的自我身份和统一性;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在性、真实性以及内在的价值;具有空间的扩张性。这虽不是很有诗意的表达,但若能活出这种感觉来,那将是很有诗意的境界。愿你能活出这种感觉。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愛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