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北鸢》有感

读后感大全发表于2021-06-30 10:10:01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北鸢》有感

《北鸢》葛亮所著作品,2016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北鸢》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收束于上世纪中叶。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

怪兮

鸢,这个字怎么读啊?原来读yuan,马上安排。

钱永红:读《北鸢》


看完《北鸢》一书,已是今日凌晨的一点了。很困,还是忍不住百度了一下作者葛亮。才知道他是香港的一名中文教授,还不到四十岁,既年轻又帅气。再了解,原来作者有着非常显赫的身世背景(陈独秀的后代),这比小说本身还超乎我想像。

《北鸢》一书是2016年最受网络好评的小说之一。就我看过的小说里,应该说还不错。能把民国时期的家事,国事相结合,写得出神入化,引人入胜的小说不多,能让我窝在沙发上连看十多个小时,也确是多年来少有的现象了。

我这个年纪看书,很多时候连个人名都记不住,更别说探究其写作技巧和叙事风格了,追求的往往只是故事的情节发展。但通篇看下来,对书中人物的关系和个性特点却能说上一二。这本书,让我想写一写的就是其人物,尤其是那些特色鲜明的小人物。

小说男主人公卢文笙的父亲卢家睦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儿子没有一丝的怀疑和盤问,为了给孩子一个念想,提前预定了孩子一生一世的生日礼物——风筝。

鸢即“风筝”,故事用风筝贯穿全文,它是孩童时期的玩具,也是恋爱时期的信物,更是抗战时期的神器。我想因为风筝是传统的,自由的,也是受牵制的,它借助风力高高飞在蓝天里,给人无限遐想和希望。但是,若风筝断了线,它也会跌得很惨摔得很伤,因此风筝有时是无助的,也是难控的。也许作者是借风筝在隐喻国和家的关系,有国才有家,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喜欢小说里的很多人,她(他)们勇敢,善良,忠诚,讲义气,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美德。卢文笙的母亲孟昭如,知书达礼,对抱养的儿子尽心尽责,却不骄惯不放纵。对失了智的姐姐如母亲般的呵护,对家里的下人以及萍水相逢的路人都能给予恰当的尊重和宽仁相待。

卢文笙的大姨经历大风大浪却疯了,在生死关头的最后一刻又突然惊醒,大义凛然地冲了出去,用生命挽救了一家老小。

卢家的郁掌柜,历经千辛万苦找到战场上的卢文笙,却遭到了小主人和其领导的拒绝和反对。在寒冷的雪夜,他倔强地站着、跪着,与他的小主人顽强地对峙,只因为他答应了女主人无论如何会将小主带回家。

小说女主人公冯仁桢的二姐是父亲冯明焕和戏子言秋凰的私生女,他们年轻时在上海有过一段两情相悦的风花雪月,多年再见却是以友情的名义关注和支持对方。当言秋凰看到牺牲了的女儿信物时,毅然决然地选择用自己的身体去接受任务。她独自一人杀了日本官和田,却开始镇定地为自己精心上妆。戏子的悲壮让我肃然起敬。

圣保罗医院的叶师娘和女儿叶伊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将异乡当故乡,耗尽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当叶师娘看着日本兵活生生地折磨抗日分子宁志远时,她不由自主的跪下为孩子祈祷并求和。老太太的仁慈让我心痛不已。

凌佐的继父是太监,太监抽大烟榨干了他娘的血汗钱又害死了他娘。太监死后,凌佐却一直带着太监的宝贝儿。临死向卢文笙郑重相托:请其将太监的宝贝儿完好地与太监合葬,只因为他答应了他娘会给太监送终。

四声坊里的风筝铺,从龙师傅开始,其儿子、孙子、曾孙,他们坚守着自己的铺子,信守着曾经的承诺:为恩人的孩子准备一年一只的风筝。尽管生意已经很清淡。

高校俊才老师毛克俞给自己的儿子其名念宁,就是怀念一个人,纪念一段曾经的美好。为了理想和信念,有时得不到也可以了无遗撼,因为有的人永远在心里。

最后卢文笙和冯仁桢收养了好友姚永安的孤儿,相信这个叫豫儿的男孩,一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因为他同样遇到了贵人。

还有文中的云嫂、小顺、阿凤、小蝶、李玄、浦生、阿根、逸美、可滢……他(她)们虽是故事的配角,却让人忘不了。

小说自序里有一句话说,这就是大时代,总有一方可容纳华美而落拓的碎裂。现实的人,总应该感恩,对这包容,对包容中铿锵之后的默然。

这样的句子不仅让人感到优美,更应让人有更多的沉思。

任何时代,都存在华美而落拓。

默然也罢,呐喊也罢。

任何时候,心存感恩和包容,明白而坦荡的活着,才有意义。

写下这么多,是为了不忘记卢文笙和他的家人爱人友人曾经陪伴我的二十多个小时和带给我的感动。